載體樁技術
1.1技術介紹
1.2.1 載體樁構成 1.2.2技術原理 載體樁是由復合載體與混凝土樁身構成的樁,其中載體由混凝土、填充料和擠密土體三部分構成,載體的構造見圖1。根據(jù)樁身混凝土的施工方法、施工材料及受力條件等的不同,載體樁分為現(xiàn)澆鋼筋混凝土載體樁、素混凝土載體樁和預應力樁身的載體樁。 載體樁的技術原理為側(cè)限約束下的土體密實,即在入土一定深度下,通過柱錘的勢能沖切土層形成孔洞,并迅速填料作為介質(zhì)進行夯實,反復進行,擠壓土體中的水和氣,實現(xiàn)土體的密實,即地面土體不隆起、鄰樁不破壞,形成擴展基礎,實現(xiàn)力的擴散。
1.2.3 載體樁的特點
載體樁具有如下的技術特點:
①通過樁基受力,承臺梁直接將上部荷載傳遞到深層地基土中,荷載傳遞形式簡單;
②單樁承載力高,是相同樁徑、樁長的普通灌注樁承載力的3-5倍,并且和通過調(diào)整施工參數(shù)兩調(diào)節(jié)單樁的承載力;
③施工工藝簡單、質(zhì)量易控制。施工中無需場地降水,減少了工程量,縮短了工期。
④可消納建筑垃圾,保護了環(huán)境,綠色環(huán)保、無污染。
載體樁承載力高原因分析
①通過加入介質(zhì)進行夯實,加密了地基土,改善了樁端地基土的物理力學參數(shù)指標;
②施工中填入干硬性混凝土夯實,增大了樁端的受力面積,類似以擴底樁;
③載體為多種材料的組成,從上到下一次為干硬性混凝土、夯實填充料、擠密土體,應力逐節(jié)擴散,受力類似以擴展基礎。
等效受力原理
1.2.4載體樁與常規(guī)夯擴樁的對比
1)組成不同
夯擴樁是通過對樁端混凝土施工形成擴大頭樁身,樁端擴大頭只是混凝土樁身的一部分,而載體樁由混凝土樁身和載體兩部分組成,載體由三部分組成:混凝土樁身、夯實填充料和擠密土體。
2)施工工藝不同
夯擴樁通過內(nèi)管擠壓混凝土形成擴底,其作用主要是增加樁端受力面積,而載體樁通過填料夯實擠密周圍土體,形成載體樁,載體既有擴底的作用,同時有加密土體的作用,而且通過載體形成了等效擴展基礎的受力。
3)施工控制指標不同
夯擴樁施工的主要控制指標為混凝土填料的體積、外管每次的提拔高度,通過這些指標控制擴大頭的直徑和高度;載體樁的控制指標為三擊貫入度,通過三擊貫入度控制填料以達到設計要求的樁端土體密實度。
4)承載力的計算公式不同
夯擴樁承載力與常規(guī)混凝土樁受力相同,故承載力計算公式也相同,為:
Ap為樁端受力面積,其樁端直徑為:
載體樁承載力按等效擴展基礎來進行估算,其計算公式為:
5)施工影響范圍不同
夯擴樁由于填入的混凝土量少,故影響范圍小,一般直徑不超過1m,而載體樁由于通過柱錘填料夯實,填料越1.5-1.8立方米,因此施工影響范圍廣,載體的影響區(qū)域約寬度2-3m,深度3-5m 。
1.2.5 施工工藝
1)根據(jù)樁位平面布置圖進行復合地基樁位的放線,確保樁位的準確性。
2) 在樁位處挖直徑等于樁身直徑、深度約為500mm的樁位圓柱孔,移機就位;
3)提起夯錘后快速下放,使夯錘出護筒,入土一定深度;
4)用副卷揚機鋼絲繩對護筒加壓,使護筒底面與錘底齊平;
5)重復3)、4)的步驟,將護筒沿垂直沉入到設計深度;
6)提起夯錘,通過護筒投料孔向孔底分次投入填充料,并進行大能量夯擊;
7)填充料被夯實后,在不再填料的情況下連續(xù)夯擊三次并測出三擊貫入度,若三擊貫入度不滿足設計要求,重復5)和6)的步驟,直至三擊貫入度滿足設計要求為止;
8)通過護筒投料孔再向孔底分次投入設計需要的干硬性混凝土,并進行夯擊;
9)灌注樁身混凝土到一定標高;
1.3. 施工設備